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周萍英
(资料图片)
通讯员 聂峥 王琴
在随州城西,涢水、㵐水二水入城交汇,向东南蜿蜒而过。拦河坝前的一段,被称作白云湖。盛夏时分,白云湖畔的健康主题公园内,滨湖处芦苇青青,栈道栈桥亲水广场,给随州人提供了一个傍晚活动的好去处。
几公里远处的淅河镇挑水村里,天蓝水清路畅,百亩荷花怒放,一派美丽乡村图景。
这一切的总规划师,是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周德亮。2012年,周德亮调任随州高新区城乡规划分局局长后,牵头编制了高新区第一个总体规划。
这美好家园,如他所愿。
随州一河两岸 通讯员供图
“规划要对历史负责”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城市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学历不高的周德亮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努力钻研,提升业务,几年间就成为随州市有名的规划师。
在很多人眼里,城乡规划大抵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但周德亮认为,城乡规划的每一根线条,都牵动着城市的发展脉搏,也牵动着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规划是一门科学,不是拍脑袋工程,必须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周德亮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也告诫别人。
2023年2月23日,周德亮同志带队到高新区上门服务 通讯员供图
为了让自己画出的每一根规划线条,都能够对历史负责,周德亮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地学习提高。在随州中房公司工作期间,他自己买了一些建筑工程的相关书籍,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报考了注册建筑师,并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
1993年,周德亮调到了随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工作内容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于是他又下定决心报考了注册规划师。得益于他工作之余的勤学不辍,这一次,他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2011年,周德亮又报考了注册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的难度很大,全省考得此证的人不多。他买了一大箱子书,准备花两年时间来备考。备考期间,工作之余、周末时光,除了吃饭和睡觉,周德亮把能用的时间几乎都用上了。最终,周德亮因2分之差,没能通过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这个没拿到手的证书,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随州高新区 通讯员供图
生态产业新城精勾画
2012年,正是随州高新区迈向国家级开发区的关键时期,一项艰巨任务摆在他的面前——牵头编制高新区总体规划。
一张白纸怎么画?前后几个月的时间,他用脚步丈量了高新区的角角落落,广泛征询各方意见。一张蓝图逐渐清晰:高标准起跳,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布局。
涢水、㵐水在城区交汇,白云湖两岸成为天然的亲水公园,而两岸的居民区较多,周德亮就主持规划了一湖两岸公共服务项目。
2016年,随州健康主题公园建成开放。公园充分利用陆地滨水环境和白云湖宽阔的水面,彰显“健康”和“生态”理念,成为城市的“绿肺”,为广大市民提供又一个休闲健身、游乐观景的好去处。
2022年,周德亮参加植树节活动 通讯员供图
7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公园看到,滨水一侧芦苇青青,莲花广场的船形码头、水生植物花卉展示、绿色步道、栈桥湿地和竹荫停车场,让城市有了别样的风情。
随州市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中心党总支委员杨青松说,这个公园,是周德亮一手谋划的。
斯人已逝,但在随州高新区,却处处都是他留下的痕迹。在杨青松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淅河镇挑水村。这个浪河之畔的村子,是远近闻名的“湖北联产承包第一村”。
在担任高新区规划分局局长期间,周德亮主持编制了随州高新区生态产业新城暨美丽乡村示范片概念规划,以及淅河镇39个村的“美丽乡村”规划,为完善区位功能、改善城乡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其中就包括挑水村。
如今,周德亮的设想在挑水村已经完全实现。围绕“寻梦田园风光,情寄荷塘花海”主题,以挑水村6组荷花种植基地为中心,建起了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广场,临小河一侧的长廊复古雅致,围在一旁的数家村民屋舍也进行了统一的外立面包装……
魅力之城随州 通讯员供图
与“魅力之城”共成长
同事们都说,周德亮是和年轻的随州一起成长起来的。随州荣膺全国“十佳魅力之城”,离不开周德亮的心血和汗水。
在担任高新区规划分局局长期间,周德亮与同事实地踏勘辖区,先后主持编制了高新区总体规划、城东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府南高新产业园区等一系列规划。同时谋划了府河和漂水河两岸治理、城东文化公园、大随文化园、美丽乡村示范片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周德亮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城市规划打交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城市规划专家,他也曾是随州市规划专家小组组长。在城市规划上,常常有着自己独到的专业见解,也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他经常和同事们说,随州是我们的家,我们搞规划的,有义务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
2022年初,水利部门要在涢水河岸建管理用房,尽管只有200平方米,周德亮依然几赴现场,与设计方几易规划稿。“周总说,涢水河绿色廊道是市民休闲场所,沿河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随州市城规院总工黄伟回忆,最终,管理用房被设计成小巧简约的景观建筑,与河水、堤岸、绿道协调共存、融为一体。
在周德亮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城市规划一步步成为现实。
文峰塔社区红色驿站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规划离老百姓很近很近”
7月中旬,在随州市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一栋小楼正在拔节生长。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周波说,这是社区的红色驿站,现在已经开始装修了,“最迟今年9月份可以投入使用。”
“可惜,周总看不到了。”周波说,他最大的遗憾,是为了感谢周德亮为了这个红色驿站的付出,社区几个负责人准备凑点钱请他吃一顿饭,但他一直都不来。
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百姓一直期盼能有座红色驿站,满足日常休闲健身娱乐、儿童课后托管等需求,因用地紧张选址困难迟迟未能落地。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周德亮带队到文峰塔社区现场踏勘后,建议社区将红色驿站建在社区非机动车停车棚处,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就近完善非机动车停车棚和充电桩布点。
之后,周德亮迎难而上,带着大家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终于促成了此事。“为了红色驿站建设,周总操碎了心。光是去年4月,周总就跑了我们社区8次。”周波回忆往事,眼眶中噙满泪水。
如今,红色驿站即将封顶,年内将投入使用,届时周边5000余户居民将因此受益。在红色驿站旁张贴的规划图上,还留着周德亮的名字。
“规划离百姓不远,很近很近,再小的规划,只要关乎群众利益,我们就不能应付了事。”红色驿站建起来了,周德亮却倒下了,但他的这句话,在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里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