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股网 > 基金 > 内容页

“调研”岂能沦为“调演”

2023-08-22 22:09:04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资料图】

“20人的调研团,却有50多人陪”“为了接待省里下来的调研团,村里从一个多月前就忙活开了”。前不久,一名驻村干部向媒体反映了驻村接待调研团的情况。据他说,调研团行走的线路、参观的点位、需要介绍的重点很早就精心安排好了,村里所有的准备工作也都是围绕这条线路进行的。

“现场”是调查研究最好的“老师”。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为调研而调研,下基层不是去找答案,而是带着“答案”去印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有的则是事先打好招呼,然后按照约定的路线图,几点几分到哪里、参观什么、听谁介绍、停留多长时间,几点几分离开、前往下一个地方、听谁介绍,都有完备“脚本”,彻头彻尾把一线调研演变成“事先排练”“层层陪同”的“一线调演”。类似“大伙演、领导看”的作秀式调研,真可谓“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走形式”。

调研变“调演”,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造成调查研究沦为“实景演出”的“病因”,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是用光鲜亮丽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如此调查研究,看到的全是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都是“标准答案”,不仅了解不到真情况、发现不了真问题、找不到真药方,还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透支人民群众信任,注定被人民群众戳脊梁骨。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是我们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放下“官架子”,扑下身子踩泥土,多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与群众坐在板凳炕沿上多交谈,从群众的“微抱怨”中找准所急所盼,从群众的“微表情”中听懂“弦外之音”,才能“贴近地皮、看见草根”提出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这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调查研究。

李伟、李薇

关键词: